WANG'S LAB

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AND LEGUME BIOLOGY

生物固氮和豆科生物学

第二十一届国际固氮大会
来源:http://news.hzau.edu.cn/2019/1010/55251.shtml | 作者:proc7cf94 | 发布时间: 2019-10-10 | 216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美国华盛顿大学微生物系教授Caroline S.Harwood在采访中谈到,固氮研究是十分重要的,人们需要通过对固氮的研究提高粮食产量,减少农业污染,这是一个全世界共同努力的方向。

王学路教授在采访中介绍到,长期以来,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严重依赖于氮肥的施加,我国占世界8%的耕地却使用了全世界35%的氮肥。施用氮肥的大量流失,导致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及土壤板结。而生物固氮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。在全球生态系统中,每年生物固氮量约为2亿吨,相当于全球工业氮肥的总量,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占其中的60-70%。在农业系统中,大豆生物固氮占豆类固氮总量的86%。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但我国当前的大豆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大豆主产国的12%,这导致我国大豆90%依赖进口,也是造成我国大量施用氮肥的重要原因。因此扩大大豆种植并提高大豆固氮效率,是解决大豆危机、减少氮肥施用,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关键。

本次大会有将近五分之一的报告围绕大豆共生固氮展开。由于我国的生物固氮研究起步较晚,且研究水平与世界相比还有不小差距,因此希望借此次国际固氮大会在中国召开的契机,促进我国固氮领域的蓬勃发展,提高大豆等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效率,推动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。

据悉,本次会议为期5天,共有8个专题报告和10个平行会场报告,相关学术报告总计逾100场。会议议题包括固氮酶的化学与调控,自由固氮和联合固氮,豆科植物的根瘤发育,合成生物学,植物及细菌固氮的多样性、进化和基因组学,豆科植物共生信号转导,环境与共生的相互作用等,共收到国内外论文摘要179篇,墙报90份,汇集了国际固氮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。

审核人:王学路